液压滤芯是液压系统的“肾脏”,其性能直接影响油液清洁度、元件寿命及系统可靠性。据统计,约75 %的液压故障与油液污染有关,其中滤芯选型或使用不当又占主要因素。
1.明确目标清洁度等级
• 以ISO 4406代码表示,如18/16/13,对应泵、伺服阀、比例阀等不同元件的推荐值。
• 用β值(βx(c)≥200或≥1000)换算滤芯效率,确保纳污后仍能满足目标清洁度。
2.兼容油液与温度
• 核对滤芯材质:NBR、FKM、EPDM密封圈分别适用于矿物油、水乙二醇、磷酸酯等介质。
• 工作温度>100 ℃应选玻璃纤维或不锈钢网,避免纸质滤层热老化。
3.流量与压降匹配
• 额定流量下初始压降≤0.25 bar;寒冷启动或高黏度工况需额外留30 %裕量。
• 并联滤芯可分散流量,降低单支压降,但须注意同步堵塞指示。
4.纳污容量与更换周期
• 选择ISO 16889 A3试验中“容尘量”高的深层滤材,可延长维护间隔。
• 高污染环境(钢厂、矿山)优先考虑带预滤的两级回路或离线过滤系统。
1.管路布置
• 吸油滤:网孔125 µm以上,压降<0.03 bar,避免泵吸空。
• 回油滤:安装在冷却器上游,防止热交换器堵塞;回油管出口必须低于油面100 mm,减少气泡。
• 压力滤:紧挨泵出口,可保护下游伺服阀,但需耐压≥系统峰值压力×1.5倍。
2.密封与旁通
• 滤芯端盖O形圈一次性使用,安装前涂系统油,禁止使用润滑脂。
• 确认旁通阀开启压差合理:吸油滤0.3 bar,回油滤2.5 bar,压力滤5–7 bar;带堵塞指示器的系统可取消旁通,提升污染控制等级。
3.排气与充液
• 更换滤芯后先手动松开排气塞,让泵低速运行至无气泡流出,再全速加载,防止“干磨”。
液压滤芯的正确使用贯穿选型、安装、运行、维护四个环节。只有在每一步都遵循标准、尊重数据、关注细节,才能将油液污染控制到较低水平,实现液压系统的高可靠性、长寿命与低运行成本。
传真:86-0316-6125223
邮箱:13733263206@163.com
地址:固安林城温泉产业园区